栏目 |
作者 |
论文 |
世居民族与贵州文化 |
|
|
1 |
麻勇斌 |
苗族口头文学中的历史信息同历史事件的映射关系 ——以东部方言区苗族口头文学为例 |
2 |
吴一文 |
仪式与表演中的文化传承——苗族古歌演述的民俗背景 |
3 |
杨茂锐 唐皓 |
苗族贾理社会管理思想试论 |
4 |
梅 军 |
苗族禁忌习俗中的生态功能浅析 |
5 |
黄尚霞 |
论苗族的男女尊卑观念 |
民族学与社会学 |
|
|
1 |
伦玉敏,刘勇,张玫 |
象征人类学视域中的乡村基督徒“鬼节梦” ——云南华宁县盘溪镇基督信仰与中国传统对话的田野案例解读 |
2 |
潘笑云 |
黔东南地区苗族汉族龙舟文化的差异及功能述论 ——以施洞和镇远两地为例 |
3 |
孟豫筑 |
贵州民族古籍出版的传承与发展 |
4 |
孙珊珊 |
刍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蹈类项目与少数民族舞蹈的判定 |
5 |
郭宸利 |
石门坎地区多元信仰文化互动研究 |
6 |
郎文静 |
论侗族“百家宴”的教育价值及传承路径 |
政治学与哲学 |
|
|
1 |
李 辅 敏 |
发扬遵义会议精神 推动贵州又好又快、更好更快发展 |
2 |
陈欢 |
“三化”建设与贵州的后发赶超 |
3 |
金燕 |
试析明代贵州的改土归流及“国家”认同 |
4 |
黄博 |
论分配中的二次分配的正义追求 |
5 |
董庆茹 |
试析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|
法学 |
|
|
1 |
孙韡 |
试析村规民约设置惩罚条款的合法性 |
2 |
蒋炳镇 |
公益信托:慈善业之路径取向及其制度完善 |
3 |
刘 娟 |
清代回疆民事习惯法研究 |
语言学 |
|
|
1 |
罗兴贵 |
待填 |
2 |
林松 |
古汉语的学以致用研究 |
3 |
曾秀芳 |
郑珍《轮舆私笺》征引略论 |
4 |
刘 桢 |
英语专业学生语音习得观念和策略调查研究 |
5 |
杨秀岚 |
论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关系 |
6 |
熊康 |
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|
文学与传媒 |
|
|
1 |
龙潜 |
理想与身体理想 |
2 |
杨昌国,刘艳芳 |
中国古典诗学的神话思维特征 |
3 |
何苗 胥宇虹 李晨曦 诸葛达维 姚靖雯 陆丹初 |
贵州地区形象的选取与确认:来自省内外调查与实验的报告 |
4 |
范卉婷 |
《喧哗与骚动》与《尘埃落定》中叙事模式的比较研究 |
5 |
郑 傲 |
网络事件的适应性建构分析——以女子虐猫事件为例 |
6 |
向 红 |
土家族作家蔡测海作品中的文化符码游移 |
7 |
刘姗姗 |
怎样“浅白”,如何“大众”——从侦探小说《死而无哀》说开去 |
8 |
王苹苹 |
从评价理论的介入角度分析安徒生童话《拇指姑娘》 |
9 |
王 臻 |
从《廊桥遗梦》看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|
旅游经济与管理 |
|
|
1 |
王临川 |
经济人类学视域的亚当·斯密经济伦理主张 |
2 |
赵金蕊 |
后危机时代云南省城乡居民消费变动实证研究 |
3 |
贺菊莲 |
略探汉唐塔里木盆地周缘农作物的主要品种 |
4 |
杨 毅 |
贵州省民营实体书店生存困境及出路探析 |
5 |
杨晓云 |
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中知识产权问题 |
6 |
李美兴 |
企业文化问题与对策研究——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贵州分公司为例 |
7 |
钱建伟 |
建构主义理念下的旅游人才跨文化素养提高研究 |
8 |
俞丽伟 |
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再认识 —以对美出口为例 |
9 |
马海霞 |
基于场强模型的贵州城市区域化空间范围研究 |
教育学 |
|
|
1 |
李小勇,谢治菊 |
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师资状况调查及思考 |
2 |
谢定国 |
论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|
3 |
傅贤国 |
实践 “五位一体”教学法 促进《民事诉讼法学》教学方法改革 |
4 |
李晓静 黄 雯 |
关于完善预科古代文选课程考核系统的思考与实践—以贵州民族学院预科为例 |
5 |
张春红 |
试论非英语专业学困生帮助机制的构建 |
6 |
曲晓环 徐佳 |
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能力提高探讨 |
7 |
卢静宝 |
共生范式下的阅读鉴赏课程建设研究 |